不久前,歌手傅松因口腔癌离世,“槟榔致癌”的话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热搜。

据统计,2022年,全国包括贵州遵义、四川凉山、南充、成都、浙江义乌、江西南昌等多地先后出台“不得将槟榔制品作为食品销售”的相关通知,要求食品经营者不得将槟榔制品作为食品销售,同时将对发现经营者误导消费者、销售标签标示不符合要求的槟榔制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查处。

据了解,槟榔作为一种经济作物,目前在中国云南、海南等热带地区均有种植,在湖南进行加工制作并形成消费区。相关统计显示,2011年至2018年间,中国槟榔产业产值从558亿元上涨至781亿元,并呈现继续上涨趋势。全国槟榔消费群体已超过1亿人,主要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海南、台湾等地,其中,海南约38.42%的人口有吃槟郎的习惯;湖南更是形成了独特的“槟榔文化”,近三成人口(约2600万人)拥有此项爱好。

“槟榔致癌”全国多地发布禁令, 海南槟榔协会呼吁稳定行业秩序

研究指出,槟榔中含有槟榔碱、麻黄素等物质,能使人兴奋,长期食用易产生依赖性,具有一定的成瘾性。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公布致癌物清单时,也将槟榔果列入一类致癌物;2019年,国家卫健委在《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中提到,要对长期咀嚼槟榔等高危行为进行干预,促进群众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鉴于此,近年来,国家对于槟榔的生产、销售、广告等监管日趋严格,全国多地先后出台“不得将槟榔制品作为食品销售”的相关通知。

“槟榔致癌”全国多地发布禁令, 海南槟榔协会呼吁稳定行业秩序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据海南省槟榔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仅海南槟榔种植户,算上加工、采摘工人就有两百多万人,这其中积累了全行业近20年的心血。海南省槟榔协会发文指出,“中国槟榔”“海南槟榔”与“湖南槟榔”是3个不同的概念。作为槟榔种植主产地,海南省槟榔协会有必要向社会各界通告近年来海南推动槟榔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进一步澄清和了解海南槟榔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协会积极推动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力度研发健康的、没有粗糙纤维的、不伤害口腔粘膜的、槟榔碱含量较低的槟榔口香糖,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协会同时倡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槟榔行业全产业链的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槟榔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发,加大药食同源的研究投入,开发出更多槟榔药用的延伸产品。进一步推动初加工环保烘干设备的全面落地,加强对深加工标准化流程的监管,提升槟榔制品的健康价值。

不过,海南省槟榔协会的这份通告目前已从协会公众号中撤下。

腾讯医典、北大肿瘤医院、医学科普博主“庄时利和”共同发布的科普图文表示,有槟榔品牌宣称“淘汰落后工艺,改良食用方法,降低风险”,想让槟榔变身为一种“不那么毒”的食物,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槟榔中让人上瘾的物质是槟榔碱,致癌的主要成分也是槟榔碱,如果有什么工艺能完全去除槟榔碱,那上瘾者可能也不会去吃槟榔了。”